《十年交易回忆录》第一章 初入上海

少年先疯队队长
少年先疯队队长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

978 People liked this article · 10939 views

我是从农村里出来的,乡里都知道我们家世代务农,没几个文化人。家住隔壁的婶婶上过几天学,嫁得也好,说话总高人一等,不时会挖苦我们一下。

父亲骨头硬,受不得这种委屈。他渴望我出人头地,翻遍了字典给我取名“鹏”,希望我鹏程万里,一飞冲天。打我记事起,我和他之间的交流只有棍棒和成绩。

在他的棍棒下,我终于成了村里有数的大学生之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从我手中夺过通知书去乡里奔走相告。反倒是真正被录取的我没什么感觉,心里悄悄为以后不用挨父亲的棍棒而窃喜。

我虽和父亲水火不容,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骨头硬、性子傲。大学毕业的我有了不同的眼界,自然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我想要去更大的地方闯荡,想要去拼一个出人头地。所以我工作了一年后便辞了职,在网上找了个上海的工作,一个人揣着一千两百块,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

父亲不理解,大约是觉得我这种农村娃去了大城市混不出头会丢了他的脸面,那天他又提起了棍子想打我一顿。

那天,他没追上我。我连夜逃到了火车站,在候车厅的长椅上坐了一夜。

那个夏天长得不像话,出了神农架的山区,我才第一次在江浙沪平原上见识了“一马平川”。

到上海那天,恰好赶上了早高峰。火车站前的大马路上堵满了车。我从没见过这么宽的马路,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车,更没见过这么多的人。

从没见过这阵仗的我成了人潮中的浮萍,飘摇地来到了车站的钟楼前。歇脚的功夫,我的注意力全被钟楼上电子显示器里的广告吸引了,那是一支奔驰的广告。除了标志,对豪车一无所知的我被迷住了。看着广告里明显昂贵的豪车,看着远处高耸的城市天际线,我对自己的前途多了几分迷茫,却对自己的目标多了几分坚定。

慷慨录用我的,是静安区一家股票软件公司。

公司在网上刊登了销售职位的招聘广告,最低薪资都有6000,比我之前的工作强多了。在网上填报个人信息时我还有些忐忑,直到我接到公司人事决定录用我的电话,心里才踏实起来。

来到公司,经历了上海的火车站和地铁的我,显然有些狼狈。公司前台把我当成了推销员,险些把我轰出去。等我解释清自己的来意,前台的小姐姐尴尬地赔礼笑笑,随后拨通了人事的电话:“潇潇,来接下新人。”

潇潇是个高瘦清丽的女孩子,走路带风,风里随着好闻的花香。我没敢正眼看她,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 ——是我从没见过的绝色。

“怎么不叫贾哥?”潇潇有些愠怒。

“叫不动。”前台小姐姐很干脆。

“净给我添乱。”潇潇抱怨了一句,转头看着我:“新人,叫什么?”

“啊?”我还愣着神,“是是,我是新人,叫徐鹏。”

“跟我来。”

公司的办公室十分嘈杂,大伙或在对接工作,或在打电话,一幅欣欣向荣的样子。办公室的走廊格外狭窄,只够一个人勉强通过。桌上堆满了客户的资料,似乎还有为某个活动准备的传单。

潇潇很干练,办理入职的时间没超过十分钟。她和我说她只比我早入职几天,但她依然是我前辈。我也不知是该赞叹她能力出众,还是该赞叹国际大都市的办事效率。

做了简单的交接,潇潇指着角落的一个大哥:“那是贾哥,今天起你跟他,他会给你安排。”

我听了有些失落,本以为潇潇会全程陪同,没想到把我交给了一个大汉。

贾哥三十出头,虽看着沉稳老练,却穿着一身廉价的西装。怎么看都和一个股票软件公司的高端气质搭不上边。他也是个干练的人,不由分说就把我领到一个破旧区。在某间房门前,他塞给我一堆钥匙。钥匙对应着楼下的铁门、入户的房门、寝室的木门,都是街边小摊配的统一款式,得靠钥匙的形状分辨。

“房子两室一厅,四人一间,八个人住。条件就这样,在上海想过得更好就自己努力。不努力,爬不上去也怪不得谁。”贾哥说话一点都不客气,“明天早上八点,我在公司等你,迟到就滚蛋。”

随后贾哥就扔下了我,一个人回公司了。

我把贾哥给的钥匙都试了一遍,才打开自己寝室的房门。房间里汗味和霉味混杂在一起,多少有些反胃。好在有一扇年代感十足的木框玻璃窗,虽然和对面的住户间没了隐私,好歹解决了通风问题。

这一天的经历虽然有些波澜,却让我见识到了前半生未能想象的繁华。那一晚,我躺在生硬的床板上,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上海不养闲人,这里不进则退。

第一天工作的内容并不光鲜。

为了不迟到,我早餐都没吃就冲进了地铁站。即便如此,赶到公司的我甚至比昨天还狼狈几分。贾哥看到我的样子什么都没说,扔给我一沓传单,又带着我钻进了地铁站。他向我展现了一个真正沪漂的必备技能:进出地铁自如,且衣衫不乱。

我们扛着大摞的传单,转乘了几次地铁,来到了城市角落的一个菜市场。菜市场很有年代感,水泥的台面、铁锈的横杆,一看就是九十年代的遗留。这里除了买菜的大妈便是叫卖的小贩,街里街外那一句句上海话我一点都没听明白。

我看着手里印着炒股软件广告的传单,以为这些传单是不受菜市场的大爷大妈待见的。可任务却进行得出奇的顺利,大爷大妈对炒股的东西额外有兴致。贾哥说:中国的股民一大半在上海,上海的股民一大半是大爷和大妈。

我很惊讶,大城市就是不一样。

发传单的任务很晚了才勉强完成。回到公司时天色已经渐沉,虽然疲惫,我却能感受到高强度工作带给我的兴奋。

公司里,的同事们竟然都没下班,此刻还挤在会议室里上课。课程的内容和我们销售的软件有关,当然也搭配了很多股票相关的常识。我和贾哥因为迟到被安排在了角落,只能勉强在大腿上记着笔记。

会议室大屏幕显示着“今日A股上指数:2029”。大屏幕明显旧了,时不时会闪烁一下。每次闪烁时我都会不经意抬头,抬头时正好可以看到潇潇的侧颜。不论因为什么,我都很难集中注意力。

“你说明天行情怎么样?”

“得跌吧……”

“怎么说?”

“你看啊,昨天涨了,今天又涨了,明天大概率得跌啊。”

散会了,同事们无厘头地议论着大屏幕上显示的数字。不管是为了融入同事,还是给高压的生活找点乐子,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预测:

“我觉得会涨。”

“为什么?”同事们都沉默了,期待我能给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嗯……直觉?”

那天是2012年9月25日,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K线,第一次看了市场走势,第一次做了预测。

三天来,我的预测十分准确,反向的。不服气的我反倒因此对市场走向充满了兴趣。

同事们不在意我的预测,他们连自己的预测都不在意。对于我们这些销售来说,那只是一串数字,我们讨论指数就像老家的长辈在讨论中东局势一样不着边际。

这三天,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举办了一次讲座,讲座邀请了“国际知名经济学教授”前来参与。

传单的内容因为变成了讲座宣传,分发的任务轻松了许多。在传单最显眼的地方,赫然印着“参与者可免费领取10个鸡蛋”。正因如此,我们每天发传单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年轻的我认为公司做了一件傻事:这些人是来薅羊毛的,怎么能便宜他们?

贾哥倒是对我的想法嗤之以鼻:“懂什么,这叫营销。别看这些个老头老太抠搜得紧,有钱得很!一百个人只要有一个愿意买我们的软件,鸡蛋的成本都不是事!”

他说的很有道理。

活动当天,前来参加讲座的都是大爷和大妈。确如贾哥所说,中国的股民中,大爷大妈的占比不低。前来听课的大爷大妈们也并非如我猜测的那样为鸡蛋而来,反倒是从他们的交流中能听出他们都是炒股多年的老手。

讲座开始之前,我们这些销售都忙着给他们送水发鸡蛋,尤其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向他们索要联系方式,以便将来发展成为自己的客户。

教授登场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很有风范,金框眼镜下的双眼深邃睿智,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毫无老年人的病态。而我在最意的——他的西装一看就比我们贵。

教授开头所讲的内容很晦涩,我并不是很理解。可台下的听众们似乎对教授所说的内容十分认同,我再次被上海的大爷大妈刷新了认知。课程的后半部分有我最近学过的内容,加上教授讲课时独特的魅力,我不禁放下手头的工作跟着听了起来。

讲座的高潮是通过我们公司的软件对华电国际的股票走势做分析,教授用激光笔指着大屏幕,言语间充满了学着的魅力:

“大家看,这是华电国际最近的K线。根据我们公司的软件分析,股票于6月5日显示买入信号,7月25日出现了卖出信号,这一个多月时间的最高获利点是100%。我们自己进行操作肯定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的,但是如果大家利用软件辅助交易,那即便算上买卖时间的偏差,也能获利80%。时代变了,软件才是股市的未来……”

教授的讲座很上头,我对软件的表现深感震撼,和旁边的贾哥攀谈起来。

“你信?”贾哥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我。

“不该信吗……”

“呵。”

“可教授说……”

“什么教授,”贾哥冷嘲,“花钱请的演员。”

看着台上滔滔不绝的“教授”,看着身边同事廉价的西装,看着客户们手中的鸡蛋,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会场里的大爷大妈们眼神愈发炙热起来,想起贾哥看我的眼神,想起自己最近发出去的传单,我的良心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巴掌。

扇得特狠,至今都留着掌印。

入职公司的第六天,阴有小雨。

忙过了饭点的我在公司扫视了一圈,还没吃饭的只剩下我和潇潇了。自入职那天起,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经历了讲座上的事,我憋着一肚子的话想找人说,此刻也就只有对她我才说得出口吧。

“潇潇,愿意一起吃个午饭吗?”

她先看了时间,才抬头看着我:“有事?”

“算是吧,就楼下的瓦罐饭菜行吗?”

潇潇很敏锐,一眼就看了出我有心事而不是私事。我敢肯定以前有同事约她一起吃过饭,甚至表了白。她没觉得我心怀不轨,大概是因为瓦罐饭菜明显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

在公司楼下,我们正好遇到了用餐归来的其他同事。公司里垂涎她的饿狼不少,有几个正好在场。看着她和我这个小透明一起,同事们连招呼都没打就开始了议论。

潇潇倒是毫不在意,扬着头从同事身边走过。依旧走路带风,风里依旧香气飘飘。

过了用饭的高峰期,瓦罐饭菜的人明显少了,难得在吃午饭时能找到一个张可以相对而坐的桌子。刚经历了用饭高峰的老板有些疲态,为我们点餐时显得心不在焉。好在上菜的速度和以往一样,并没让饥肠辘辘的我们等太久。

“说吧,怎么了?”她先开了口。

“我们公司有问题。”

“你说说看。”

“你看啊,”我压低了嗓门,“前两天的活动,发传单我是去了的。发传单的地方都是菜市场之类的老年人聚集地,如果是真的股票预测软件,怎么不去上交所呢?”

“嗯,没错。”她想到了什么,“你先继续说。”

“还有,昨天贾哥给我说,讲座的教授是花钱请来的演员。”

她停下了筷子,飞转着思绪看了我一阵,随后把筷子放在一旁:“我这也有疑点。”

“什么疑点。”

“我虽然刚来不久,但也属于人事部。”她的声音也不大,“我们公司的劳动合同你见过吗?”

我摇摇头。

“不只是劳动合同,”她继续道,“公司没有五险一金都不提了。上个月的工资单我悄悄看过,每个人到手的工资实际只有2500左右。”

两个刚入社会的新人,即便经验不足,却也不是傻子。我和她综合了一下我们知道的信息,分析了一些工作中的细节,得到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家卖虚假软件骗老人的皮包公司。

“我明天就辞职。”我当场就做了决定。

“这公司不能待了,”她肯定道,“明天我也辞职。”

那天下午,我盯着办公室的时钟心绪不宁。我满怀憧憬来到了大城市,第一份工作竟是忽悠,忽悠的对象是老人。

我的脸上分明写着“傻b”。

晚上的课程依旧,我和潇潇两个决心辞职的新人坐在角落偷偷写着辞职报告。同事们投来的异样眼光令我如坐针毡。潇潇并不在意,给了我一个白眼,低头继续疾书。

课后,好不容易打发了一群八卦的同事,我一个人留在会议室出神。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当日指数,我自嘲地又预测了一次大盘。

第二天,我和潇潇就一起递交了辞职报告。HR看着我们的辞职报告,没有别的废话,只问我们什么时候搬出寝室。我们两人就这样顺利地从公司脱了身,只可惜为了尽快脱身,辛苦一个星期的工资一分都没敢要。

在上海奋斗的第一周结束了,我丢了工作,多了个朋友。大都市的生活似乎没我想的那么容易……

而我在公司的最后一次预测,终于准了。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Published on 5 day ago

Disclaimers:

This document is written by 少年先疯队队长 Original published on 狗蛋知道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Log in,More exciting content waiting for you to find,Contribute wonderful answers,Participate in comment interaction

go Sign in! No accountgoregis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3 粤ICP备2021144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