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期间如何搜集招聘信息,公司职位信息?
不要标题党!!!不用转发集赞得资料!!!也没有干货!!!
这个系列推文将讲述一个机械屌丝硕士在校招求职过程中的经验及感悟。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学历:硕士
专业:机械
实践经历:院级社团主席
实习经历:外企500强暑期实习生
项目经历:某某
面试过的企业:二十余家,成功失败各半
(大多数名企都失败)
求职初期目标:名企重要岗位
最终就职:天津某汽车央企
校园招聘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梳理个人经历,撰写求职简历,规划职业方向,然后就是信息的获取,这里包括招聘信息,公司信息等,这些信息决定了我们将要应聘哪家公司,以及最终是否会加入,最后的一个部分便是笔试和面试的环节。
随着移动网络以及企业应届生招聘理念的发展,目前有三种渠道可以获取校招信息。一是各大校招网站,如应届生求职网,智联招聘,大街网,小灶计划等,而这些校招网站又分为不同的类型,且各特色,但总体来讲,招聘网站上面的招聘信息全面,且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具有行业,职业,地点分类,简历制作指导等功能,是获取招聘信息的重要渠道,下一篇文章会有各大校招网站的详细对比测评。重点说一下校内的招聘网站或者就业BBS,虽然由于成本等因素,校内的招聘网站的信息不会很全,分类,查找等功能也并不完善,但是注意,一般是招聘企业主动联系校就业指导中心,并经过审核才会登出来的,所以信息的可信度很高,而且既然是校招人员主要联系学校的就业中心,说明该公司对学校以及该校毕业生还是很认可的,也就是说应聘的成功几率很大。由于个人求职初期的目标是名企重要岗位,关注校招网站较多,我曾屡次投递上海的企业,都未果,这些都未在学校的招聘网站刊登招聘信息,或者没有来学校开宣讲会,很有可能是自身的简历不够出色,但地域以及对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观察身边的同学也可发现,投递学校就业网站招聘信息进入面试以及获得offer的几率都更大。
二是社交网络的信息,又细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微信群,朋友圈,包括校招人员自行建立的微信群,近年来微信的盛行拉近了校招人员和求职学生的距离,可以直接同校招人员进行沟通,更便捷的得到一手的招聘和面试信息等,同时还会有辅导员,同学,校友等自发建立的校招信息共享群,个人建议,在求职阶段还是尽可能的多加,因为校招的流程紧凑,有的公司从信息发布到面试完成可能只有5-10天,容易错过面试。而且,不同的微信群已经对校招信息进行了分流,分享的信息也大概率是你需要的。大家还会在群里讨论面试进程,笔试消息等,会对求职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超级碧业生项目,该产业并不是碧桂园现有的主要的产业,所以并没有在校招的时候进行招聘,而是通过在微信群的方式进行传递,而且我去北京面试的时候直接和碧桂园的人力资源副总面试,这也许是你在正常校招时不会接触到的领导级别,当然了,由于自身方向和技术总监要求的不一致,还是未能加入。第二个方面就是微信公众号。首先公司招聘官方公众号,更权威,消息也更及时,也方便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此外,求职服务公司的招聘微信号,如爱思益求职,小灶计划,校招sir,职业蛙,互联派等求职服务平台(并未收广告费,只是在求职的时候关注过),这些求职服务商凭借自己对业内信息的及时获取,对求职行业的准备把握,提前对招聘信息进行了汇总,分类和甄别,也是获取招聘信息的好方式。同时也会定期推送笔真题,面试分享,内推信息等,值得关注,我曾通过互联派获得了小米内推的资格,但最终未收到后续的面试邀请。
三是招聘会,说实话,很讨厌这种既耗时又耗力的招聘宣讲方式,因为首先宣讲人员所讲的信息大同小异,参加一场宣讲会大概需要3-4个小时,也就是说你一天最多能参加三场招聘会,早上,下午,晚上,而且你会发现有招聘会时候你会十分的疲惫,甚至会影响你写论文的精力。好处就是能和校招人员面对面交流,有求职方面以及对公司的疑问可以很快解决,有时还会因为问题的新颖被主管工程师重点关注。同时如第二点所述,举办宣讲会也表达了公司对学校的重视,往往会有现场面试等环节。
在得到招聘信息之后,我们首先要了解公司和岗位的信息,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该公司的招聘,十月的时候校园招聘会每天大概15场,发布的招聘信息则更多,而且同时还会进行着笔试面试等流程,所以对自己要应聘的公司一定要仔细甄别,决定参加之后便全心准备。关于招聘公司,部门,职位的信息来源大概有三种,一是在招聘信息中附带的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和职位发展等,但这些信息其实远远不够你去评价一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就像个人简历一样,公司也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没人会讲公司不好的地方,而且内容也不够具体,很多方面的内容和你要应聘的职位并不相关,尤其是一些大型公司,其总部和分公司的校园招聘是同时进行的,而总部和分公司的盈利状况却截然不同。当然这也包括企业的官网和公众号的一些信息,必定也是只提公司出色的地方,而对一部分情况则隐去不谈。当然了,这些招聘信息的专业程度,网站的建设,公众号的运营也展现了一个企业起码的实力和活力,如果这些都很敷衍的话,那只能说明这家公司并不重视校招以及应届生的培养。第二,各大论坛,贴吧,例如应届生求职网,看准网等公司内部人士或者对公司所处行业比较了解的人所撰写的一些分享帖子,对公司的评价往往有好有坏,需要自己去辩证的看,但基本会涵盖你想了解的信息,前景发展,校招名额,面试情况,薪酬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特别说一下看准网,包含了公司点评,面试分享,薪酬统计等,你还可以和公司的员工通过平台问答,是我所接触到运营比较好的网站,还有就是不得不提的知乎,多是关于公司,行业的优劣发展等,对个人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三是直接联系师兄或者公司的内部人士,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所在公司的具体的状况,同时对方也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出建议,例如,某些外资500强企业在生产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很强,但是国内的研发或者工艺人员只是照搬国外的作业指导书,他便不会建议想做研究的人过来。而且这种问询会十分具体,甚至会具体到你入职之后3-5年所从事的工作和具体的发展等情况,有最大的参考意义。
当然了,这些信息还都需要自己去综合判断,同时考虑自己同时影评的企业情况,去决定自己是否要参加这家的公司校招。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只是分享一下我的求职过程和感悟,自身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在面试占据主动权,在求职有更多更好选择的基础。所以大家在求职时,千万不能只关注招聘技巧,而忽略忽视本身的提高,和对自己潜力的发掘。
声明:以上仅为个人在校招求职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仅供参考。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whol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