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坑市场火爆的“雪球”类产品
近年, 有一类相对“小众”的雪球结构产品备受欢迎,各大券商发行的这类产品基本都被秒杀。这种被称为“雪球”的产品,全称是“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是场外期权模型的一种,今年以来持续火爆。
如此火热的产品,监管也因此注意到其可能的风险。
8月3日,监管部门对券商发出通报,要求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加强投资者准入及适当性管理,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通报指出,销售人员存在片面强调“稳赚不赔”的情况,造成投资者在不了解产品实质的情况下盲目投资。

先来看看这类产品的原理
雪球产品属于典型的浮动收益凭证。
雪球结构,实质上就是投资者向券商卖出看跌期权(即认为后市下跌风险有限),同时将获得期权费用的过程。这类看跌期权和传统的不一样,而是给期权设了一上一下两个“障碍”。碰到上面那个障碍,期权自动生效,叫“敲出”。碰到下面那个障碍,期权自动失效,也叫“敲入”。挂钩标的资产上涨,触发敲出价格,意味着赚钱,投资者就能收获对应的高额收益。标的资产价格下跌,触发敲入价格,意味着遇到风险,投资者有可能会出现亏损。挂钩标的资产价格无论是温和上涨或是震荡行情,只要不发生持续的单边大跌,持有期限越长获利将可能越高。就像滚雪球一样,只要路面不出现大的坑洼,雪球会越滚越大,获得让投资者满意的回报。在震荡市里可以获取理想收益的有效策略。
雪球产品可以挂钩多种标的,包括个股、指数等。目前券商针对合格投资者的雪球产品多数是挂钩中证500指数,少数挂钩个股。中证500指数作为宽基指数,代表了高成长性的中性市值股,具有高波动、高成长性,高风险的特征。
“敲出观察日”为每月一次,只要敲出观察日中证500指数收盘价大于或等于敲出价格(一般为期初价的100%-110%之间),则发生“敲出事件”。投资者获利,产品提前结束。“敲入观察日”为每个交易日,若指数在某日跌幅较期初超过敲入标准(通常为累计下跌20%或25%),则发生了“敲入事件”。
雪球产品的风险
监管通报指出,雪球结构具有高票息但非保本的特点,若标的资产发生大幅连续下跌,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较大幅度亏损,属于一类风险较高的产品。
从产品设计来看,雪球结构产品实际上是收益上限固定,亏损则无下限,当指数跌破敲入价后继续下跌,无法敲出,投资者亏损将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当指数单边快速上涨时,产品将很快敲出,投资者持有时间较短,也无法获得较大的绝对收益,相比起来不如买多头类基金的回报率。只有当不发生敲入风险且不会很快敲出的情况下,投资者持有期越长、回报越高,收益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根据中信期货的估算,目前市场上雪球产品的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以30%仓位计算需要约3.6万手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多单进行对冲,占当前中证500股指期货总持仓的15%左右。由于雪球产品为股指期货提供了大量的多单,导致中证500股指期货贴水收敛。证券公司对冲成本将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大幅亏损。
因而购买了雪球产品的投资者,实际是卖了一份看跌期权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用高票息(年化固定收益)做为权利金。投资者承担看跌期权卖方义务,及承担标的约定下跌以外的风险。因而只有在判断股市 处于小幅振荡的情况下,购买雪球产品产品才能获得相对其它策略较好收益。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whol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