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学会赚钱了吗?

我根本没想逃
我根本没想逃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

718 People liked this article · 3608 views

文/DoNews 尹太白
编辑/杨博丞

2020年6月5日晚间21点半,达达创始人蒯佳祺与现场嘉宾一起大声倒数着,敲响了达达集团上市的钟声。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达达集团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达达集团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总营收为20.2亿元,同比增长69.9%,而整个2020年,其总营收为57.4亿元,同比增长85.2%,超出了市场预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达达集团的亏损依然十分严重。

根据财报数据,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达达集团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为4.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4.78亿元小幅收窄,而在整个2020年,达达集团的净亏损为17.05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的净亏损为16.70亿元,即便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达达集团的净亏损依然高达11.68亿元。

随着财报的披露,一个比亏损更为致命的问题再次显现了出来,尽管达达集团的营收超出市场预期、亏损也有所收窄,但业务模式仍然十分单一且过于倚赖京东和沃尔玛等大股东,仍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被迫成长的达达

达达集团如今面临的致命问题,或许在很早之前就已注定。

先将时间拉回到2014年,彼时蒯佳祺创立了达达试水即时配送,达达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开始做众包物流的平台之一。

一开始,众包物流平台并不被看好,但转折点随着外卖风口的爆发而诞生,达达也在早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公开资料显示,外卖市场从2013年的34.3亿元极速扩张至2018年的4530亿元,外卖的市场规模翻了130多倍,即时配送的市场规模也因此得以崛起。

但受益的并非只有达达,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亲自下场,试图在分得一杯羹的同时完成商业闭环。2015年4月,美团上线美团专送;5月,京东到家上线了众包物流业务;6月,饿了么推出了蜂鸟配送;7月,百度外卖上线了百度骑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时留给达达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

苦苦支撑了一年后,每送一单,达达就要补贴骑手8到10元。蒯佳琪经过综合考量,认为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才是最佳选择。

2016年4月15日,蒯佳祺与各家互联网巨头谈判过一轮之后,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达达开始进军超市零售外送订单,此后,达达的具体业务变更为两部分: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这一次,蒯佳祺又站上了新零售的风口。

“京东给我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首先是京东到家合并给我们,而不是反过来;第二,管理团队仍然可以操盘,并保留独立上市计划;另外,京东后续还会追加投资,并为我们开放各种入口和流量资源。”蒯佳祺回忆道。

同样是在这一年,合并后的达达又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来自零售巨头沃尔玛的5千万美金战略投资,2018年,京东联合沃尔玛再对达达进行了5亿美元的投资。2019年12月,达达宣布更名为“达达集团”,进一步明确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快送和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两条主线。

然而危机也就此埋下。

两条腿走路的达达集团业绩增长迅猛。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数据,2019年达达集团实现收入31.00亿元,营收增速较上一年的57.80%上涨至61.29%。其中来自达达快送的收入为19.97亿元,同比上涨79.74%;来自京东到家的收入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46.29%。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是达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分别有56.7%、49.1%及50.5%的收入来自为京东提供服务。此外,京东到家仍在京东APP上拥有一级入口,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到家的总流量中有约30%来自京东官网。

除了京东外,沃尔玛也是达达重要的收入来源,从2017年至2019年,达达集团来自沃尔玛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13.0%和14.9%。

“被迫成长”的达达集团于2020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虽然被称为“即时零售第一股”,但其历史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财报数据亮眼,但喜忧参半

时间来到2021年,达达集团的财报数据可谓亮眼,但实际上喜忧参半。

喜的是,2020年达达集团的达达快送平台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72%,全年订单量达11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达达快送的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19%提升至25%。

另一业务板块京东到家的数据也十分靓丽,2020年,该板块的营收为23亿元,同比增长109%。达达集团在财报中表示,营收的高增长得益于客单价和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不难看出,零售与即时配送两条腿走路确实为达达集团带来了显著的成果。京东到家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提升达达快送的订单效率和规模,而达达快送体验的优化反哺京东到家,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复购率,二者保持独立开放的运营模式,从而达到高效协同的状态,帮助达达集团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资本市场对达达集团的预期表现在其股价上。根据富途证券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达达集团上市后半年涨幅高达128.27%,在市值大于50亿美元的中概股明星公司中,涨幅位列第八。此外,达达集团也成功跻身“2020中概股最具投资价值TOP50”榜单,名列第28位。

然而有喜就有忧,忧的是,达达集团过于倚赖京东和沃尔玛等大股东的致命问题依然存在。

财报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为达达集团的营收贡献了14.5 亿元,占总营收的39%;而沃尔玛则贡献了5.6 亿元的营收,占比15.1%。仅仅是京东和沃尔玛,就为达达集团贡献了超过半数的营收。

3月22日,京东于晚间发布公告称,将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达达集团股份从47.9%上升至51%。京东还表示,将全力支持达达集团在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领域的发展,达达将战略承接京东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共同提升消费体验,尤其是便捷、高效的即时消费体验,同时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合作伙伴共赢。

而京东的增持行为,或意味着达达集团的致命问题在短时间内仍难以解决,其业绩增长仍建立在大股东关联业务的输血之上,而对京东、沃尔玛的高度依赖。

此外,另一个忧在于达达集团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

财报数据显示,达达集团的成本主要由运营和支持成本、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研发费用四个模块构成,其中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激励措施是运营和支持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2020年,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长,达达为养活骑手支出了47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加了19亿元。

同时,达达集团在2020年的营销费用达到18亿元人民币,而这主要是由于员工拉新商户的奖励返佣支出、付给第三方地推公司的用户拉新费用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达达集团的用户和订单量增加,其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也会相应增加,因此达达集团长期亏损的局面在短期内并不容易改变。

达达需要尽快学会赚钱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为4.22亿人,2020年增至5.06亿人。外卖系、跑腿系、生鲜电商系、快递系等不同背景的企业都在涌入瓜分蛋糕,比如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配凭借着巨大的流量资源不断扩充自己的配送边界,并对达达集团造成了很大威胁,从市场份额来看,达达集团以22%的占比排在美团的35%,及蜂鸟的28%之后。

尽管在业务层面上,美团和蜂鸟主要是以餐饮外卖为主,达达集团则以商超领域业务为主,但从现在的体量来看,达达集团的业务规模远远无法和美团、蜂鸟的外卖业务相比。

除了市场被瓜分,达达集团一直采用众包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容易规模化且灵活性强。但残酷的一面是管理难度高,在建立品牌美誉度层面也会更难。在美团与蜂鸟不断入侵的大背景下,如果达达集团如果失去了品牌美誉度,那么其风险性将陡增。

此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即时配送市场增速趋于稳定下行,2018年、2019年增速也为33.8%,2019年放缓至29.6%。与此同时,从用户层面来看,2020年,用户的增长率仅14.4%。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即时配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增速正在放缓。

与此同时,即时配送领域即将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业务多元化与良好的造血能力,将成为竞争力的核心体验,而对于达达集团来说,背后虽然站着京东与沃尔玛,但这两大靠山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远不如阿里、美团深入。

不过蒯佳琪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达达集团未来要做的事情既不是“依附”、也不是“脱离”京东,而是在提高与京东的合作密度时,降低京东业务的占比。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趋势虽然是物流和零售相结合,本地即时零售无疑是下一个最大的风口,但在风口来临之前,达达集团需要尽快学会如何赚钱。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Published on 5 day ago

Disclaimers:

This document is written by 我根本没想逃 Original published on 狗蛋知道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Log in,More exciting content waiting for you to find,Contribute wonderful answers,Participate in comment interaction

go Sign in! No accountgoregis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3 粤ICP备2021144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