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童加入明亚这两年,我如何成为别人眼中乘风破浪的小姐姐?
我是王蓉
明亚保险经纪资深合伙人、优秀团队长、三只神兽的老母亲
坐标北京,团队小伙伴来自全国和海外
大童、明亚、永达理,是国内保险中介行业的三架马车。我于2017年9月加入大童北分,整整一年之后,因为各种因素,2018年9月离职加入明亚非凡团队,到现在已经22个月了。有很多朋友好奇我为何改换平台,过去一年大约回答过几十次这样的问题,索性一次性满足大家的八卦心。
2017年9月加入大童后,当年用剩下的3个月时间达成MDRT,2018年上半年也是很快达成MDRT。之后,感觉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对现状的不满意,并非来源于业绩(那时一直是所在大童团队的第一名),而是来源于内心自我成长的需求。经历两个月漫长的暑假,一边沉寂,一边认真带娃,一边思考和观察,到了八月底,孩子快要开学了,于是和明亚两位非常资深,也是我一直比较欣赏的总监电话聊了一下,也征求了一下当时在明亚的好友的意见,还记得给她打电话那天在香港,在喧闹的大街上给我讲她眼中的明亚和大童,以及明亚各个团队的风格,感谢这个电话,挂了之后就果断决定离开大童,来到明亚,之后一路突飞猛进,成为别人眼中的乘风破浪的大咖。
首先是用2018年当年剩下的3个多月又一次达成MDRT,接下来的2019年9月和2020年5月都提前完成当年度的百万圆桌顶尖会员TOT业绩,同时在短短一年内组建了一个50多人团队,人数仍在不断增长中。首先声明,这篇文章肯定会带有一点个人经历和个人色彩,我只负责把我最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写出来,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1. 程式化培训 VS 进阶型接地气的培训课程
在大童时期,我自己的业务做得还不错,多次入围金顶汇(每个季度排名全国前30名),作为一个还不错的绩优,希望在行业内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更加定制化的培训。大童的培训大多都是程式化流程化培训,比如大课、讲新产品、各家保险公司优势,这些培训对于新人来说必不可少,但对于一个绩优人员,自己完全可以读懂新产品,一眼就能抓住更好的产品,TA可能更需要的是进阶型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实战式培训、内部理赔案例分享、实际案例分享,甚至包括各种心灵鸡汤类的吐槽、聊天和交流,这些对于绩优来说尤为重要,但这部分在大童还比较欠缺。
我自己来到明亚听到的第一场团队内部培训,就非常印象深刻。一位曾经的全职妈妈、也是优秀的MDRT,娓娓道来她对于增额终身寿这种产品类型的个人感受、最真实的销售心得、以及如何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客户利用产品解决问题,甚至包括亲子关系的一些思考,真诚,打动人心,这对于当时听惯了大童各种程式化培训的我,感觉完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当时就给还在大童的伙伴发微信说:快来听听明亚的培训吧,很快,这位伙伴在听了几场培训后也来到了明亚,并持续达成MDRT。
对于新人而言,大童和明亚两家都是业内最优秀的平台,培训方面差别不大,但如果希望在行业内持续进阶,不满足于仅仅实现MDRT,而是希望向着COT、TOT进阶,那么后者的进阶型培训更加接地气,更加实战层面的培训就相当重要了。实战层面的课,我在大童整整一年时间,只有幸听过一次,还是大课,很难讲出更多的细节,而在明亚这种培训频次非常高,几乎每周都有。
2. 单个团队力量 VS 全国团队联动式氛围
因为业绩还不错,2018年大童十周年庆典和晚宴,以及2019年明亚的十五周年全国庆典,这两个比较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公司层面活动我都受邀参加过,这两场周年庆典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的文化氛围,各家特色感受非常鲜明
同样是盛大活动,同样有公司的各种炫酷演出、前景展望、数据分析,因为公司制度因素,大童的团队都是地方性团队,每一个本土团队成员之间都是非常熟悉和了解,但是对于团队外部基本是礼节性问候,所有的拍照和活动几乎都是以单个小团队为单位。虽然晚宴排桌时,内勤部门也是费劲了心思把各个团队穿插来安排桌次,但是完成一轮礼节性敬酒和交流之后,几乎就各自回到自己团队长那里去拍照和聊天了。那天晚上我顺路送其他团队的两个姐姐回家,聊天时才发现,虽然是一家公司,但不同团队之间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听说过,职场也都是分散在北京的不同区域,都是大团队长自己租用的职场,因此除了使用同一个“快保app”,我们应该算是“熟悉”的陌生人。
而明亚所有团队都是全国性团队,交叉组织,天然的组织结构带来的是大家彼此之间都非常熟悉,经常笑称为“大型网友见面会”,互通有无。除了公司层面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长也会组织很多不同地域的交流活动,比如我们中午和深圳、广州的两个团队聚餐,晚上又和其它几个团队组织沙龙,在某个房间畅聊到深夜,每年的高峰会也是不同团队之间交流的最好时机,打破团队架构的聊天,让我们在每一次畅谈中都能碰撞出火花,得到滋养。
其实这种相互借力、分享培训每天都有,同一营业部的各个经理团队之间,各个不同团队的异地组员之间,线上线下各种接地气的、实战性的培训,让我个人、以及我从大童带来的团队成员都受益匪浅,我们在明亚的成长速度都远超于之前在大童的成长速度。
当然,大童的品宣的确是一流的,还记得那次年会庆典是在南四环某酒店,专业摄影和跟拍出来的照片和后期制作真是完美诠释了这家公司的实力。而明亚那次庆典是在五棵松的华熙live空间(一个联合国搞活动也会用的高大上地方),但流传于朋友圈的照片大多数是团队自己拍摄的特别真实接地气儿的照片。
3. 本地增员 VS 全国增员
这点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第二点的文化氛围。 因为明亚可以发展异地团队,我的团队发展也比较迅速,之前在深圳的好朋友加入了我的团队,并且带动了她在当地的几位好伙伴;团队内小伙伴,在家乡的高中同学也加入了进来,他们除了享有我们营业部积累的培训资源,享受最好的氛围之外,还可以参加当地明亚分公司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培训,在销售方面直接对接当地分公司的营销支持部门,这多重资源集于一身,时时感受到各路大咖的成长,自己怎么能不迅速成长呢?
也因为明亚可以发展异地团队,很多团队长很喜欢全国各地分公司去培训,这又进一步带动了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力、共同进步的氛围。
甚至明亚的基本法里还有特别贴心的设计,不同地方团队长可以结为buddy,比如北京的团队长可以请深圳本地团队长帮忙辅导自己的深圳伙伴,清晰和人性化的制度让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去增员异地力量,大家相互借力、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4. 基本法是为谁服务的基本法?
前面一点提到了基本法,不同公司基本法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也代表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明亚的制度,尤其是全国统一、简单明确的公司基本法更适合我。2017年9月刚刚去大童的时候,跟明亚一哥聊过一次,他提到两家公司的基本法差异,非常建议我慎重考虑,当时我毫无概念,觉得都是不错的平台,应该都差不多,其实两者差别巨大,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一线销售的不同重视程度。
大童的基本法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大童发展分两种模式——直营和加盟。直营归属公司直接管理,加盟属于自负盈亏。所有的支出和培训都是加盟商来组织进行,每一个网点的效益决定了以后的发展情况,所以各网点之间很少有互助式的交流培训。加盟商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超越基本法的权力——晋升和维持或审批合伙人(这一点,相信很多人近期接触过大童的人会有感受),虽然大童宣导扁平化管理,但一线业务人员实际收入比其他几家中介要少,中小团队长只能拿到直接推荐辅导奖金,算是给大的团队长做贡献。
举个例子,针对团队发展,大童的制度是,A引荐了B,B引荐了C,C的业绩做得再好和A也没有关系。我以前在大童的朋友遇到过一种情况,A引荐了B,B本身是大绩优,但是为了自己拿推荐奖,人为在自己下面挂了C,结果C业绩很好,推荐奖都贡献给了B(自己),A什么也没有,这就会导致A即使作为团队长,也没有什么培训的动力,但是作为A的上级的大团队长反而能拿到较大利益。而在明亚,A和B都是会有一部分推荐奖的,A作为中小团队长,直接承担了最多的培训和辅导义务,推荐奖也是重要的动力来源。可见,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营业部,做绩优的同时发展团队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几乎每一位团队长至少都是mdrt以上,TOT和COT里团队长比例也占到50%以上,所以营业部内部有着非常好的氛围。营业部内有好几位我很佩服的团队长,始终在为团队成员做贡献,做各种无比复杂周密的表格,思考团队发展方向,鼓励每一位团队新成员去独立思考和发展团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我也在当团队长的道路上飞速成长,在我自己的团队内部,每一位新人来了之后,都会明确告诉Ta两个发展方向,做好个人业绩和做团队长,以及该如何同步发展。营业部内有30多位团队长,其中一半都是2018年以后来的新人,帮助大家发展团队,做团队长有方方面面的帮助,其中团队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家都很互帮互助,联系密切。
明亚基本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尊重个人劳动成果,给一线经纪人的利益相对更高,给到中层主管的利益也比较大,给最顶层的团队长利益反而相对较少,但是这样对于团队人员的留存和进一步发展会有很大帮助。我一向是非常反感只拉人头、不劳而获的做法,所以我认为给一线销售多分配一些利益会更加人性化。
5. 平台优势VS个人能力全面提升
大童的科技赋能理念做的非常出色,保单托管也很漂亮,品宣部也非常给力,一直致力于打造保险业的淘宝,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个人对平台依附功能非常强,一旦离开了这些,个人可能会非常不适应。
而明亚人一直在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自己的品牌价值,公众号、知乎大V、头条作者、抖音直播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在输出自己的专业价值。明亚的创始人和总裁杨臣总一再强调,要打造一个最专业的明亚,将保险经纪人塑造成如同律师、医生、会计师一样的专业人士,把保险经纪人的角色定位从销售转向服务咨询,并且彻底扭转过去推销时代的卑微局面,让保险经纪人拥有体面的社会地位和合理的收入水平。
明亚倡导: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养的提升,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
明亚所有经纪人首先要建立开放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而非沦为人云亦云的工具;更应使专业成为利客、惠民的武器,而非机构和自身牟利的手段。一切的核心皆在于“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又是综合而多元的。
事实上,除了大童和明亚,我也有幸去永达理听过几场讲座,并且参加过他们疫情期间的几次线上财经资讯早会,永达理更像是一家完全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赚钱是第一要务,每日的考勤要求、早会分享及训练、每晚汇报拜访情况、每个案例分享、要求一日两访等等,都是以管理销售业绩为导向,永达理的管理方式其实和保险主体公司真的太相似了,所谓“听话照做”,完全不适合希望时间自由,希望保持自己“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的我。
大都会和友邦其实表面上是非常适合我的,他们喜欢背景闪亮的人,尤其是白板,完全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人,我之前一直在外企的工作环境,一切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契合。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曾经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最最看重的是客观数据、条款分析,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我很清楚的知道,未来中国保险市场的蓝海是保险经纪行业,最能够长久留住客户的保险人是一个客观公正站在全市场平台的经纪人。在过去的几年内,保险经纪的增速在80%以上,远超过行业平均15-20%的增速。

所以,加入明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更丰厚的收入?更自由的时间?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假如你期待自己越来越值钱,职业生涯有一个给力的团队助力,并且希望有更多的成长,那明亚很适合你,会有很多有爱的小伙伴陪着你一起成长。
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仅供参考,欢迎加微信互动13911756712
王蓉,北京大学本科,明亚保险经纪资深合伙人、资深销售经理、优秀团队长、明亚高峰会特级会员(全国一万多员工中仅前20余人),连续两年MDRT,连续两年TOT,疫情期间2020年5月底提前达成业内顶尖荣誉TOT会员 。擅长资源整合、资产配置等,致力于为城市新中产家庭提供包含保险、家族信托、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全方位理财规划咨询服务。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