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小课堂,这一篇就够了!
很多人问:“我已经买了医疗险,才几百块钱,医疗费额度很高,我还有必要买重疾险吗?”
首先,对您的保险意识点赞,医疗险是每个人都建议一定要配置的险种,费用较低,但保障风险额度很高,是保险里的刚刚刚刚需,当然有些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配置医疗险,因此建议在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就及早购买。
那么,已经配置了医疗险,还需要购买重疾险吗?那么我今天就来聊聊很网红,又很有争议的重疾险。
我们围绕这样几个大家常见的话题一一展开:
话题一:重疾险是用来看病的吗?有了医疗险我就不需要了吧。
话题二:患了重疾,我就把我的房子卖了,要是治不起,反正都是重疾就算了吧。
话题三:我的保费有限,要不先给孩子买吧。
话题四:都说重疾险坑多,那么多产品你给我推荐个合适的吧。
1
重疾险是用来看病的吗?有了医疗险我就不需要了吧。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重疾险的前世今生吧。
重疾险的起源有一个小故事:南非的巴纳德医生有一天在诊所接待了一个女患者,他发现这是他两年前的一个肺癌患者,当时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很好。但这次见到她,状态非常差。他问这个患者脸色为什么这么差呢?这个患者说自己刚刚下班赶来。巴纳德医生很不理解,她的状况已经很差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和陪伴她的两个孩子。患者解释到,作为单亲妈妈,她不仅要考虑自己治疗,还要抚养两个孩子,经济收入不能中断。不久之后,这位患者就去世了,她的两个孩子也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妈妈。
巴纳德医生发现,类似的患者还有许多,他们在首次罹患重大疾病并接受治疗后,比如恶性肿瘤切除、心脏移植手术等,个人和家庭都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即使有的人购买了寿险,也只能在死后留给亲人,对于病人自身后期的康复治疗,以及因生病带来的收入困境没有帮助。
因此在巴纳德医生的推动下,1983年重疾险问世,1984年发生首次理赔,当时设定的重大疾病包含四种:癌症、急性心肌梗塞、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迄今这四类重疾仍占到重疾险理赔的90%以上。
了解了重疾险的起源,我们就可以理解重疾险为什么又被称为“收入补偿险”,在财务上,它既可以作为患者医疗费用的补充,也可以弥补因患病需长期康复带来的患者和家属的收入损失,同时在精神上,它对病人和家人都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和支持。
我们再来看看重疾险的定义: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患有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给付保险金的健康保险产品,也就是说满足合同中约定的以上三类情况之一,你就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理赔款了。
重疾险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监会对主要的重疾定义和理赔标准有了统一的定义和解释,同时随着保险产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重疾种类愈加丰富,同时出现了轻症、重症的多次理赔以及豁免条款等。
那我们再看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图,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关系:

从上面这个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医疗险是医疗费用风险的主要保障来源,是必须配置的,同时因为重大疾病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存在复发可能,因此收入损失是一定的,同时还可能有一些治疗费用是医疗险未能涵盖的,因此重疾险也是普通家庭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
2
患了重疾,我就把我的房子卖了,要是治不起,反正都是重疾就算了吧。
这个话说起来容易,但当不幸降临在我们家庭的时候,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病人来讲,经济上一方面希望能够有能力得到更好的治疗,一方面又不希望给家人造成负担,因此在心理上很多时候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我的妈妈在罹患肺癌的时候,当时她已经退休了,非常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也积极的帮我们带孩子,减轻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在心理上害怕拖累女儿,时而流露出内疚的话语。假如因病,我提出卖掉房子,她一定不会接受的,不仅因为紧急处置房产需大幅降价,更是因为在她心里,如果有天她走了,那是留给女儿和外孙的爱。如果当时她有配置足额的重疾险,获赔了一笔钱,我想她应该更加有底气和信心,更好的面对全程的治疗。
对于家属来讲,我们可以放弃治疗吗?我们当然也不会,当我们最亲的人遭受病痛的时候,哪怕有一分希望治愈,甚至哪怕只是让他们减轻痛苦,我们都会竭尽全力。但同时我们还需要照顾其他家人,比如那时的我,虽然很心疼患病的母亲,但是我和家人还是要积极工作,保证收入来源,治病、供房贷、养小孩,因此首次手术治疗后的放化疗等都是母亲自己经历的。如果当时我们有一笔资金,我和她是否还有机会拥有更多的相处时光。
所以,家庭有人罹患重疾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如果我们有重疾险,对病人和家属来讲都是重要的经济补充和心理安慰,也让我们有机会选择更好的治疗方式和有更多的相互陪伴。
通过前两个话题,我们可以看出重疾险是家庭保险的重要支柱,重疾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充分考虑病人和亲属潜在的收入风险,一般额度设置需要满足3-5年的收入保障,如果没有机会配置医疗险,那么还需要补充部分医疗费用的额度。
比如被保险人的年收入约20万/年,家人收入约15万/年,则重疾险额度至少应为105万-175万。
3
我的保费有限,要不先给孩子买吧。
我们也经常碰到提出这样要求的客户,毕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时候通常希望优先给孩子配置。
其实保险既然是保障风险的,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家庭成员均应配置且足额配置。但在保费有限的情况下,额度的分配应该向家里的经济支柱倾斜,一旦经济支柱发生意外,则家庭可能会立即陷入财务困境,风险更大。
那么前面提到了大人的保障额度,小孩子没有收入,是不是重疾险额度就不需要那么高了呢?其实不然,孩子虽然没有收入,但却是家里关注的焦点,甚至孩子一旦罹患重大疾病,父母都可能停止工作,影响收入,因此建议孩子的重疾险要在100万额度以上,同时孩子的重疾险保费低,整体保费可控。
4
都说重疾坑多,那么多产品你给我推荐个合适的吧
保险产品没有最合适,只有最适合(的产品或者产品组合)。
我们夸一个东西好,经常说性价比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重疾险选购时应该结合自己的需求关注哪些要点呢?
1.身体状况是健康险的首要关注点。
在前面讲寿险的时候,我们就说过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好,可选择的产品范围就大,但如果你的身体状况有异常项,就需要根据不能产品的限制来进行选择了。
重疾险的健康告知通常较医疗险宽松,有的客户不能配置医疗险,但是仍可以配置重疾险。同时针对不同的异常项,比如常见的甲状腺结节,不同产品的限制条件也不尽相同。
但无论如何,如实健康告知都是顺利理赔的前提。
2.重症赔付的约定。
重疾险保障疾病一般分为重症、中症、轻症,其中重症的赔付在重疾险理赔中占比约70%,因此重症的赔付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包括以下几点:
重症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
重症多次赔付是否分组(通常来说不分组优于分组)
如果重症分组,高发重疾是否列入同一组?恶性肿瘤单独一组的分组方式是目前最优的。
首次确认特定重疾,如恶性肿瘤等是否有额外赔付?
重症赔付次数,二次?三次?高于三次的现实意义很小。间隔期如何约定?
高发重疾的多次赔付?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间隔期如何约定?
特定年龄段有无额外赔付约定?如18岁前少儿罹患重症,60岁前首次罹患重疾,70岁后罹患重疾赔付比例提高的约定。
3.中症、轻症赔付的约定。
在理赔占比中,轻症的赔付占比约为25%,中症约为5%,整体占比不高。
那么这部分我们应重点关注病种的范围,也就是说中症、轻症的疾病定义,有没有包含一些高发轻症很关键,比如原位癌。
同时中症、轻症的赔付次数和单次赔付比例也有一定的可比性。
4.三同条款的约定。
这个是经纪人常用的术语,因为众多产品中关于三同的约定差异很大,也是客户多次重疾理赔中会遇到的问题。
三同条款如:如果被保险人因同一疾病原因、同次医疗行为或同次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初次发生本合同所指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大疾病,本公司仅按一种重大疾病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
那么同等条件下,无三同条款优于有三同条款的产品。
5.保费豁免条款。
保费豁免就是当被保险人(部分包含或可选投保人)在初次罹患合同约定的中症或轻症时,免交后续未缴纳保费,保障额度不变。
同等条件下,带轻症或中症豁免的产品优于不带豁免的产品。
6.是否包含身故、终末期、全残责任。
重疾险根据保障期限不同也可分为约定期限和终身保障。
1)约定期限重疾险,根据合同保障至约定的年龄,如70岁,在保障期内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超过保障期不予理赔。
2)保障至终身的重疾险,任何时点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都可以进行理赔。
3)保障至终身,附带身故责任的,即使没有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在身故时也会得到理赔。
当然,约定期限、保障至终身、保障至终身带身故责任这三类在同等额度的情况下,保费越来越贵。
如某产品30岁女性50万重疾险保额:
保障至70岁,缴费30年,保费约为5355元/年;
保障至终身,缴费30年,不带身故责任,保费约为7310元/年;
保障至终身,缴费30年,带身故责任,保费约为10075元/年。
在具体产品选择时,可以根据缴费能力、个性化选择,也可以通过不同产品组合在特定阶段获得较高保额。
7.现金价值的对比。
虽然保障型保险的现金价值不是关键对标KPI,但同等条件下,同一时点,现金价值高的产品通常更好一些,这有利于我们更灵活应对未来出现的各种情况。
8.等待期的约定。
健康险通常有因疾病赔付等待期的约定(因意外导致的理赔无等待期),同等条件下,等待期越短越好,可尽早获得保障。
9.免体检额度。
免体检额度是指保险公司规定投保人无需强制体检的保险额度上限,比如某保险公司约定45岁以下,免体检额度为50万,如果客户想在该产品投保60万,就必须要体检。当然,通过经纪人(也就是我)购买,可以多家公司搭配,避免出现该问题。
通常免体检额度和保司规定、年龄(年龄越大,免体检额度越低)、是否附加投保人豁免(投保人豁免会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免体检额度)有关。
10.附加服务。
部分产品投保重疾险后可享受一些附加的服务,如国内二次确诊、绿通服务、紧急救援等等,附加服务有的对产品的购买金额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使用有一定的年限。
11.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对于任何一份保险合同均需关注,同等条件下,免除责任越少越好。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重疾险真的很必要又很复杂呢?
3月刚好是重疾产品迭代更新的好时机,有需要的来找我聊聊吧。
我们一起来梳理清楚您的保障缺口和需求,选品定制方案的活交给我吧。
希望我们身体健健康康,如果万一不幸降临到我的家庭,我们不仅有钱踏踏实实的医病,更有实力安安稳稳的养病。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