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社保│川大公管969社会保障考研高分备考指南
引言:
该科属于969公管综合的专业分答题,分值100分,题型三种:概念解释(共10分,两个词)、简述题(共30分,两个问题)以及论述题(共60分,两个评析)。概念解释和简述题属于社保基础理论知识,考查考生对专业名词的理解程度(简述属于名词的拓展),考试范围广泛,规律性不明显,共40分,占比40%;论述题属于社保领域热点事件评析,考查考生对问题现象产生或重大政策发布背后逻辑的理解,共60分,占比60%。
指定教材
- 《社会保险》,邓大松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林义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简析:
- 教材版本上,宜新不宜旧。虽然以上二书官方文件说明是第二版,但是因为发布该文件的老师无暇顾及上百本参考书中的这类细节、社会保障实践性很强、近年我国社保进入改革期政策变动大等原因,两本书要买已更新的第三版。
- 邓老师的教材偏向官方性,内容理论性强但不适合考场,推荐下面孙树菡老师的教材作为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考名词和简答的概率很大、而且重复率很高,要以教材为主抓住常考的那几章重点背诵。
参考教材
- 《社会保险学》,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社会保障学》,潘锦棠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析: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二者相容互通,只关注社会保险容易一叶障目,建议补充两本社会保障方面的教材作为辅助,帮助你增加大局意识,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险的相关关系。孙树菡老师的这本教材体系清晰明了,用词地道简洁,适合考试推荐购买;下面社会保障的这几本教材都属于口碑很好的,从中选两本淘宝二手旧书即可。
辅助资料
- 历年969社保真题
- 社保领域专家论文
-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1-4卷)

简析:
社保真题是社保复习的核心所在,属于必备资料。后面这套四卷书是郑功成教授牵头人社部编写的,相当于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顶层设计,去年考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就是从这套书里整理出的笔记,但定价太高、年份略久(今年官方会出顶层设计方案,该套书系2011年出版),图书馆没有的话不必购买,相关论文完全可以替代。
信息平台
01
微信平台:
-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 中国医疗保险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02
网站平台: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zcwj/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http://www.issr.com.cn/n16/n159023/index.html
-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网
#http://www.calss.net.cn/n16/n28560/index.html
-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http://www.caoss.org.cn/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http://news.ruc.edu.cn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策例行吹风会
#http://www.scio.gov.cn/32344/index.htm
复习思路
考研同样是一场应试,对于应试,道理相通: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社会保障这一科也是一样,复习时同样需要你首先透过真题、宏观界定考题范围和特点,之后再根据得出的结论分步骤、分层次切入。
至从川大社保2004年成功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以来,该科题目类型和考察内容变化不大。04-06年该科一直单独命题,总分为150分;07年新增管理心理学作为学院所有专业共答题,该科并入公共管理综合,改为专业分答题,总分调整为100分;04-07年间名词解释侧重考查概念比较,08年名词替换成了两道判断分析,但实质在于考查考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有了08年的铺垫,09年名词解释固定为2个单独名词。至此,该科题目类型及其分值占比固定下来,概念解释为两个单独名词,简述题为社保领域的两个理论知识,论述题为社保领域的两个热点事件评析,乃至去年17年,题型和考查特点没有改革的倾向。
该科属于969公共管理综合的专业分答题部分,分值100分,题型有三种:概念解释(共10分,两个词)、简述题(共30分,两个问题)以及论述题(共60分,两个评析)。其中概念解释和简述题属于社保基础理论知识,范围广泛,规律性不明显,共40分,占比40%;论述题属于社保领域热点或基金管理重点事件的评价和分析,作答时只用到部分理论知识,共60分,占比60%。相对而言,并不偏重课本。
由此可以看出,该科考查倾向和特点清晰明确,既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是否广泛和扎实,又考查考生对社保热点是否敏感和理解。
因此,复习起来明确把握这两个方向,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便能少走很多弯路。比如说,你需要认识到前期泛读教材、浏览论文、解析真题的目的便在于解决40分的基础理论,保证考到尽量得满分;并为后面60的热点事件评述打下一点理论基础。而后面60分两道社保事件是紧扣热点的,尤其是很多热点是要到后半年才会发酵到一个“度”的,而且每年具体到社保领域的重大事件并不多;因此,这部分虽然分值比重大,但是前期你是无从下手的,在了解了社保领域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平时关注社保事件对热点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后,再去有的放矢地准备某些热点也为时未晚。
此外,还要认识到这一点,该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目是社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障,其实本身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考试范围、降低了考试难度。即便历年有多次考到了社会保障相关知识,但是侧重考查社会保障的相关关系尤其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你用社保领域的知识去承接时,最终都能落脚到社会保障的功能上来,因此并没有预想中那么恐怖。

但是,即便界定了考试科目是社会保险,这门知识涉及内容仍然十分庞杂、知识点分散且琐碎,应该如何去找到复习方向和重点呢?答案是:这些答案真题中都有。我该科的复习思路是这样的:看过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参考教材,通晓两本书的大致框架和涉及内容后;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整理照本宣科地整理这两本教材的笔记,而是暂放一边,复习重心转向整理往届十几年的真题答案。真题的名词解释按教材、MBA智库百科等拼出一个,简答、论述按照这个考点的相关论文整合一个。整理出来后边背诵边分类,然后把真题的考查内容按照教材的体系和框架归类,同时再进行一些补充,再整理出一份更适合背诵的版本(真题考查知识点是零散的、背起来不容易记忆);前期通过不时地关注社保事件和论文,你应该能归纳出当前社保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有哪些,因此在真题答案整理出来后,便可以同步进行这些热点事件的笔记整理了,假设考场了把这个热点当作了一道论述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逻辑,整理出一份你在考场上作答时会写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我一直想做、但因为后期时间紧张而没有做到得,即在整理出真题答案后,把它们融入教材形成一个更为系统、易背的版本;我最后该科成绩应该在90+,该复习思路你们可以借鉴,期待你们的佳绩。
此处再次强调一下社会保障真题的重要性,这是在我第一次社保考研失利后才意识到的一点。第一次考研社保复习时,我老老实实按照林义老师和孙树菡老师的教材,规规矩矩地整理出了两份教材笔记,然后辛辛苦苦地背诵。热点事件和英语四六级的作文复习一样,全凭临阵突击,下载打印了郑功成等专家的论文去直接背诵,甚至当时在考场外,我背诵的内容是他写的一篇城镇一体化论文。结果悲催的是,论述大题30分考了一道往年的原题(社保基金投资),其他内容也都似是而非全凭本专业的基础去拼凑,最后969综合110分,失分点基本都在社保。从我上述的复习过程中,你们可以看出,我虽然买了真题但却基本没有去用,结果导致整个社保复习都在摸摸索索,始终不得门径和要领。
接下来解释一下社保复习中心在真题的原因。社会保险涉及内容虽然庞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也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很难找到复习的方向和重点,而且很多考题貌似在书上并不能找到答案,尤其对于一些跨考者来说,跨考的担忧很容易让你陷入盲目的境地,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复习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既然该科目已经考了十几年,命题人一直变化不大,考题类型和重点也一直固定化,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从中找到老师出题的特点和偏好?是不是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审视既定考查范围中的考查重点?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和缩小复习范围?是不是可以在模拟考场整理真题答案的过程中校正和明晰复习思路?
真题中具体的规律之后会有文章专门讲解,这里只提几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涉及钱、权关系,除了能出道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论述题之外,其他能出的只能是名词解释(简答是名词的拓展),所以你会发现,该科参考书中的重点基本全都考过,而且重复率特别高(因为该科内容不多、但初试该科指定了两门又需要去出题;计算不易出题,未曾考过)。再比如,社会保险的框架体系大致为基本概念(产生、改革、功能、关系等)、四大险种(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已并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险,这些基本知识相关教材也都是类似的,能出题的范围是确定的,同样的道理,该科侧重考查其中哪些知识点,通过真题的整合和统计也是可以事先得知的。每年川大社保录取的高分考生中都会有跨考的,因此跨考的研友不必抱有太大的恐惧,选报该专业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因为它入门简单吗,欢迎“入坑”。
此外,真题中的题目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怎么办?大到一道30分的论述,小到一道5分的名词,该科真题中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的。比如近两年考过的:如何评价在我国“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如何评价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职业年金等等,完全是秒杀你的复习自信。那么该如何整理这些题目的答案呢?答案是:从论文中找。绝大多数你能想到的疑问,都已经有人写成了论文。这里的论文指的不是川大社保导师的论文,而是与真题题干涉及的考点相关的论文。从知网下载一批考点相关的论文,同时结合教材、MBA智库百科内容,整合出一个能够尽量得满分的答案,要求高一点,更用心一点,这样如果初试和复试有涉及该考点内容,你也可以放心作答。
利用真题和教材搞定社保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保热点事件,最后两道论述大题考查考生评价分析某一个社会保障领域的现象或政策。首先你要明白,现象肯定是问题现象,政策也肯定是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的问题而发布的。因此,后面两道论述大题,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有对社保热点的敏感度,而且考核考生是否明白现象产生或政策发布的背后逻辑,希望考生能够用系统性、学术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接触社保政策热点的途径无外乎相关论文和新闻两个方面,上文罗列的信息平台几乎“承包”了当前社保改革和研究方向和重点,从中完全可以预测出后面论述题的考查内容。比如每星期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每隔段时间会有社保领域的内容,一般都是人社部高层官员现场回答记者提问,从中便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再比如今年3月份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接下来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重点和发展目标,里面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要把句子拆分出来锱铢必较;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中心相当于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研究所(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发展中心网站分享内容有价值的不多),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搜索框里输入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自然会找到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
总而言之,真题在社保复习中至关重要,真题答案及补充的内容是用来应对40分的理论知识考题,社保热点事件整理的内容是用来应对后面60分的两道论述大题。以上两句复习思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是费时费力,单单真题答案的整理就需要费时一两个月,之后还要进一步结合教材进行归类和补充,同时还要兼顾和追踪社会保障的研究和改革前沿,并且以考场作答的模式同步整理一系列社保热点的笔记,而且这些整理出的内容都是需要一遍遍早早背诵的,折算下来其中的费时和用心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成效也是相当可观的。当你在考前做好了这些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届时下午的最后一场,你自然会自信满满地步入、心满意足地走出考场。
后记
考研已过预热期,暑假也是个黄金阶段,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假期诱惑多多,各位继续保持状态哦 !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