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医疗IT—卫宁健康—2019年Q3业绩电话会议交流

凝思久
凝思久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9873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1678 浏览

三季度业绩预告情况。

三季报净利润2.6-2.99亿元,增长35%-55%,增速比半年报有些提升。第三季度增速是32%-85%。营收增长是超过30%,这一点很重要,一季报和半年报收入增长不是那么明显,分别是20%、22%,这个跟去年的订单相比,明显是滞后的,去年订单增收是超过40%。从现在趋势来看,营收增速在逐步反应去年订单增速,第三季度收入增速超过40%,前三季度收入增速超过30%。从订单获取到订单执行完,累计需要9个月,去年获取的订单偏大,项目周期也有所拉长。1000万以上订单,2017年全年是16,,2018年 全年是24,今年到目前是30多。大订单带来的交付周期大部分是延长的,10月刚做了一个案例,9月11号中标,到上线完成,效率是非常高的。这个项目是有特殊性,项目领导小组是由医院院长担任。项目实施,不仅仅是公司单方面,也需要一起配合努力。后续项目里面,敏捷交付和之前的经验应用,希望项目的交付可以更快。新的产品是6.0,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产品交付周期,研发团队是希望交付周期可以节省一半。明年上半年产品可以完善,明年下半年开始,希望交付周期可以有更快的提升。


传统业务。

一季度,2018年订单转化是不太充分的,二季度有好转,到三季度再逐步提升。全年来看,希望能较好反应去年订单增速。不过也需要医院方面更好的配合。

今年订单增速相对去年是有提升的,到9月底,订单增速是超过50%。外部搜集的数据可能不太完整,跟之前不完整的订单相比,可能有一些出入。50%的订单增长也不是完全的订单,但还是比较完整的。从下半年来看,应该是可以保持这个增速的。不仅是公司,整个行业都在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明年及之后,应该还可以看到行业很好的发展。不久之后,应该可以看到更多的政策,推动医疗信息化继续深化。政策陆续出台,将推传统业务快速增长。


创新业务。

三季报预告有一些变化。云医,和半年报相比有变化,半年报受政策影响比较大,三季报已经有所有所好转,单季度已经开始实现增长。运营和建设费都有改观。卫宁互联网(单体)收入超过15%。纳里健康,结算有一些滞后,收入有一些下降,单季度下降15%,累计是下降18%,全年来看,应该是会有明显的好转。钥世圈,增长超过200%。医保付费业务,三季度大概10%左右,增速也是在回升。创新业务合计增长100%多,大概是110%多,半年度是不到100%。利润端,卫宁科技亏损是加大,纳里健康也是阶段性的加大。另外是第三方支付方面,9月份数据是有大幅的增长,18年1-9月是40亿出头,19年是100多亿,费率是由千二下降75%。现在在跟医保账户绑定,做一些新的突破。后面应该可以看到比较平稳的增长。


股权激励。

八月份做了股权激励,九月份完成授予。股权激励目标是19年25%,20年是55%。这个是基于过去几年,2012年-2018年,复合增速是30%,打八折是25%左右。股票来源是发行新股的方式,没有现金流流出,还会有现金流的流入,对公司的影响应该是正向的。从费用摊销角度,19年-21年是1.9亿多,20年比较多,是1亿出头,对表观净利润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应该也是有限的。之前公司已经做过几期股权激励,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对公司的发展也是比较积极。这次成本测算,也是用了比较严格的方式,就是市场价减去个人付出的成本,这个从财务角度看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三季度增速比较快,全年角度,业绩增速会不会和去年订单增速比较接近?

全年来看,希望收入端可以很好反应去年订单增速,不过也需要医院良好的配合,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项目周期比较长,主要是花在前期的沟通,真正实施的环节,花的时间是不太长的。


2021年以后,行业趋势及订单增速预期,能否具体谈一下?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发布,主要是政策预期。就是说,后面政策并不是断崖式下降,还会有更高级别的政策出来。因为政策还没发布,所以也还没有具体的案例出来。现行的电子病历要求,其实不是很好的要求,比如现在的DRGS试点以及后面的推广,亿元IT投入不足就会暴露出来。电子病历不是说做完三级四级以后就结束了,肯定会向更高的等级推,这个要求是一步一步来的。


现在市场越来越关注医保领域,医保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体量及节奏?公司在医保信息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国家医保局的话语权和重要性是越来越高的,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个不是医保局一个部委的声音,这个应该也是更高的领导层的看法。包括之前的三明模式,现在也是非常重视。医保控费受到很高的重要,势必对医疗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对于医疗信息化,更多是需求的延伸。医保控费加强,需要做很多的新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等,对信息化也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医保端的影响应该也是比较直接的,医保局的系统也是要重新建设,11月份可能就要开始招标,配套的医院端的需求也会出来。对于卫宁,中心端的医保信息化需求公司有专门子公司在做,应该可以拿到一定的份额,从医院端来看,公司有6000多家医院客户,应该会出现很多需求。具体的金额,现在还没有出来,中心端的量应该是不低的,医院端要看具体的谈判。招标是今年11月份启动,医保局做试点的省会早一点,其他地方也会一步步跟进。从大的阶段来看,可能是2022做全国推广,在这个之前,相应的系统应该是要做的比较完善的。可以理解为2020年-2022年是医保信息化相关系统建设高峰期。


新一代产品6.0明年发布,是否发布以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

是一个陆续产出的过程,6.0团队是去年下半年组建,部分产品是今年6月推出,目前也在医院做一些试点推广。预计是在明年的大会做正式的发布,到时候应该是大部分的产品都比较完善,是比较比较成熟的整套产品。


新产品推出以后,交付周期会大幅缩短,对交付团队人员招聘和产能释放的影响?

公司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实施的还是老的产品,还是需要比较多的人员参与。从过去经验来看,订单增长30%左右,人员增长10%-15%就可以满足了,今年订单增速比较快,人员方面也是会适当考虑。当然也在多种途径,提高现在的实施效率。


公司应收账款增长比较快,计提的减值损失也比较多,之前提到会加强控制,今年变化趋势?

从去年之前,应收账款增长比较明显,绝对值也比较大。应收账款处理工作是由董事长亲自在跟。从过去几期报告来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由于体量比较大,目前也还有不少。从收入增速和应收账款增速来看,收入增速应该是更快的。客户的很多项目是滚动式的产生,老的项目往往有一些项目没有首位,业务人员精力也主要放在拿新单方面。这个方面,公司现在也在做一些工作,包括考核方式的变化,老的项目的收尾等。应该 也能逐步看到一些变化,现在新的需求很旺盛,所有对于老的没花那么多精力也是可以理解。


项目是按照进度确认收入还是一次性确认收入?

公司用的是完工百分比法,完成一个模块也就确认一个。现在有些医院招标文件也有终验的概念,这种就可能是一次性确认。大部分是分阶段确认收入。


去年季度间收入增速波动比较大,今年是否会有类似的情况?

公司也是希望比较平滑,不过收入确认也不是公司单方面就可以做到,需要其他参与方的配合。整个行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卫宁季节波动应该算是不太明显的。去年四季度有一定的特殊性,去年四季度会计师恰好是轮换的,不仅仅是关注验收,还比较关注回款。


公司付款条件方面,是否有一些变化?

对于付款条件,如果是老用户,增加一些新的模块,这种付款条件就比较好。对于第一次走招标进去的,这种付款条件相对就比较差。另外可以关注公司的预收款,上半年是增长很快。公司是想争取更好的话语权,但是对于比较大的项目,付款条件对公司不是很有利。对着大项目占比提升,对对冲掉一部分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的努力。


新产品6.0架构能否支持后续更多模块?

从产品的角度,应该是预先考虑了后面很多升级需求。研发团队,基本上是集中了行业中最优秀的中坚力量,产品力和扩展性应该都是比较好的。


新的产品收费模式是否会有比较大的差别?

目前还没考虑到做大的变化,还是看市场的变化,如果市场有些新的收费模式,公司也是会考虑。


创新业务云药增长的动因,处方外流情况?

主要有两块。一块是B2B,全国签约了七万多家药店,这一块增长比较明显,毛利率不是特别高。另外是疫苗险、体检服务等推进很不错,盈利维度更加丰富。布局是比较好的,随着处方流转落地,这一块业务可以做更好的期望,现在也在做股权的梳理和调整。


跟邵逸夫医院分成情况?

纳里健康运营这一块,今年不能给予太高的期望。去年9月互联网医院政策落地,今年很多需求还是建设的需求。现在的试点主要目的不是把量做起来,而是把模式走通。邵逸夫医院,今年互联网预期是1000-1500万,公司分两成就是两三百万。这一块真正要起来应该也要到明年。


传统业务,公司占比在提升,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医院情况如何?

卫宁现在主要的医院也不是三甲医院,6000家客户里面就400多家三甲,所以公司的客户结构也还没有很大的变化。公司还是侧重产品化,大医院如果定制化需求太高,这样的订单公司宁愿不接。如果大医院愿意接受产品化模式,公司才会当做重点。


六月份订单增速是70%,现在是50%,主要因素?

更多跟基数有关,但但个月订单增速意义不大,波动也比较大。看一个阶段的累计数据比较有意义。六月份增速很快部分是山东5000万订单的影响。50%的增速是比较真实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今年一季度拿的订单,四季度能不能部分落地?

转化周期是希望越远越好。从产品研发到交付都做了很多工作。能不能做成,现在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结。

卫宁做了20多年,想追求的资本市场目标是内生业绩优成长科技公司。

内生:主要靠内生增长,有合适的并购也不排斥。

绩优:持续较好的业绩,有现金流支撑的净利润

成长:持续保持较好的成长

科技:要体现自己的科技含量,要不断把新技术融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发布于 8 小时前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凝思久 原创发布于 狗蛋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3 粤ICP备2021144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