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保险合同长达几十页,外行人该如何看懂条款?
保险之所以难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保险合同实在太复杂了。
一份保险合同往往长达几十页,条款晦涩难懂,作为外行人的消费者如何看得明白?只能无奈地相信保险公司和业务员的宣传了。
其实呀,看懂一份保险合同一点儿也不难。
本文介绍一种通用性的方法,花3分钟阅读完,你也能看懂保险合同。
一、分解保险合同
首先,拿到一份保险合同,别急着往下看。应该先将其解成不同的模块,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看目录。
以一份重疾险合同举例,目录将保险合同分成了五大部分,有总则、保险利益、保险服务、理赔等条款,以及名词解释。

为什么要分解合同呢?因为保险合同里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定式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看重点,抓主要矛盾。分解合同可以帮助我们跳过没必要看的部分,直接看重点。
二、看重点,抓主要矛盾
重点是什么?保险合同最重点部分是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即保什么和不保什么。
先来看一下保险责任,即保什么。
现在的保险产品,绝大多数都在产品宣传页里已经概括了它的保险责任。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条款里的保险责任和宣传页上的描述比对,看是否符合描述,及有什么误导或者隐藏的部分。
我们还是以一份重疾险举例,产品宣传页上是这么写的:

对比保险合同里相应的条款责任:

保险责任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你才能确定这份保险是不是和它所被宣传的一致,才知道它是不是你想要的。
买保险关键不是听保险公司和业务员宣传什么,而是看条款里写了什么。直接比对产品宣传页和保险责任条款,可以快速了解保险内容和排雷。
再来看看免责条款,即不保什么,什么情况下该保险会不赔。
毫无疑问,免责条款越少越好。我们可以拿两份定期寿险的免责条款作为对比:


第一款定寿的免责条款只有3条,第二款有7条,毫无疑问从免责条款的角度考虑第一款比第二款要好。
三、关注重要细节
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看完之后,合同里的一些细节也不能忽略。根据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合同里容易埋坑之处。
1、等待期出险规定
绝大部分保险合同,等待期出险都是退还保费(即全额退款)。而个别保险产品,等待期出现只退现金价值。例如某安福的17年版本:

此外还应当关注等待期出险的定义。例如网红产品某惠保的等待期定义是很严苛的。
其他产品,需要确诊了疾病才算是出险,而这款产品在等待期内发生了症状(未确诊疾病)、在等待期后确诊了也算是出险:

上面是等待期条款容易遇到的坑点,需要特别注意。
2、续保规则
续保规则主要针对医疗险。
挑选医疗险,尤其是互联网上热销的百万医疗险,重点关注合同里续保规则有没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这句话的一律别买。否则在续保的时候,保险公司完全有权对你的身体情况进行审核,不让你续保。
3、现金价值
以前科普过很多遍,保险都是有现金价值的。尤其对于重疾险这样的长期险产品,累计多年后的现金价值会非常高,甚至会超过保费。这部分钱是投保人的合法财产,是可以退的。
然而有些合同里,在现金价值部分是有坑的,常见的是通过某些条件把你的现金价值“归零”。
比如说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一般是发生重疾理赔后现金价值会归零。然而,部分产品却在轻症赔付后归零:

也有明明没买身故责任,却规定在身故后终止合同、并将现金价值归零的:

这无疑是给我们的保单价值带来的额外损失。
4、重疾定义
虽然说常见的25种高发重疾定义是行业统一规定的,不需要仔细看,但年龄可没有规定统一。应该特别注意下面疾病是否有年龄限制: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和严重帕金森病都是老年病,结果某些重疾险条款却规定65岁后发生不赔,这得有多坑。
5、中症/轻症疾病种类
现在中症/轻症已经是重疾险的标配,疾病数量不重要,主要是注意有没有包含以下高发的疾病:
-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包含不仅限原位癌)
- 轻度脑中风
- 不典型心肌梗塞
- 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脏支架手术)
- 微创动脉搭桥
-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及脑血管瘤
- 较小面积3度烧伤
- 主动脉内手术
四、写在最后
合同里的其他部分,比如消费者权益的犹豫期、宽限期、保单贷款,比如理赔服务等,当然也很重要。但这些基本上都是格式条款,很难埋雷,扫一眼了解下便可以了。
以上便是我认为保险合同里需要仔细阅读的重要部分。重点看这些,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看懂一份合同,并避免绝大部分保险的坑了。
不贩卖焦虑,只推荐保险:
#摩羯座的小零:一年1,500元,我是如何给父母买大病保险的
#摩羯座的小零:90后该如何买保险?
#给宝宝买保险真的不贵,1,000元就够了
#为什么我建议你不要跟风买重疾险?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零去探险】,回复“知友”获取免费保险咨询一次。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whol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