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中国保险业

阿荣
阿荣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10913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162 浏览

今天来聊聊一个词语“保险”,不知道大家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内心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是什么?

为什么说是尴尬呢?从几个方面来说说。第一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保险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其实已经很久远了,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一路上磕磕碰碰,大家的态度也有很多,其中不认可的人不在少数,存在误解,偏见,甚至拒绝。这是为什么呢?这要往回看,国内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流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对于保险的理解也是相当皮毛,直接导致对保险误解的开始,多数保单称之为人情单,卖个面子而买,对于保险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这样的开局,后面的投诉居高不下,在我们生活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这样发展了几十年,到了2020年保险已经比开局时好太多了,大众的风险意识大大提升,主动咨询购买的已经形成趋势,可是误解依然存在,相对之前有所减少,也因为对保险的误解,继而导致对于从业人员的偏见。

第二,保险从业人员的处境呢?欢喜参半吧,由于社会大众对于保险的误解,这种情绪直接体现在了业务人员身上,对于做保险的人社会认同感不强,这个职业似乎不是那么的高大上,在现实中,保险从业人员的境遇差别很大,就拿收入来说,做的好的吃喝不愁,比起一般上班族那是富裕的太多了,短时间内买车买房都不在话下。做的一般的呢?这类可能占了8成左右的人,还不如普通上班族,除了时间自由,其他的薪资待遇福利都是个问题。

第三,保险公司。大家要明白购买的所有保险其实都是跟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不是跟业务员,业务员只是中间的一个沟通环节。目前国内所有的保险行业现象跟保险公司是直接关联的,业务员可能有错,但都甩锅给业务员那是大错特错,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的逻辑,业务员是由保险公司培训的,一个业务员是错的,那么一堆业务员都是错的,这怎么说?国内保险业务开始的时候,公司培训存在重大问题,整个行业不规范,保险公司更是误导的源头,甚至到了现在,依然有保险公司培训的内容与合同不符(打擦边球,就是我没直接说,是业务员理解错了,绝了),这类现象是非常可怕的,一但出现合同纠纷,首当其冲的就是业务员,保险公司此时甚至会落井下石,将业务员处分,在客户面前是一个好人,实际上是恶的根源。

目前我们的保险业,随着国家整顿金融行业而一点点规范,保险的热度也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而日益高涨,比如抖音、快手等等里面很多都是保险营销号,因为是营销号而不是科普号,里面的内容参差不齐,我们在互联网购买保险,坐在另一头的人可能刚刚接触保险就为你推荐了专业的保险,我敢打赌保险纠纷官司从此拉开序幕。目前保险合同在理赔这端已经趋于成熟,完全可以根据掌握的资料判断能不能赔、赔多少的问题,可是有个问题很严重,购买时的资料大有文章,现在国内的医院就医资料逐步实现电子化易查询,身体的大小毛病一看就知道,可是你购买保险时需要告知身体健康状态,很多人是不懂这个的重要性,随便填写,甚至也有故意隐瞒的,结果就是遇到理赔,产生纠纷,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一块一定要注意。

消费者已经不是那个小白,有眼睛会看,业务员不要光听别人讲,多学习学习才能正确理解保险,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按国家的规划落实,而不是数据做的漂亮,监管一直很努力,那就再努力一点呗。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发布于 2023-09-20 16:5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阿荣 原创发布于 狗蛋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3 粤ICP备2021144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