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节税的商业健康险,我想做一次小科普
本文系【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
-- “听说买保险能省税,我要赶紧下手了!”
-- “听说买保险能省税,我家那么多保险,都能用上么?如果不能,那究竟是什么保险?”
类似这些问题,近期很多人跑来问我。
首先,买保险能省税,真不是谣言。去年,国家就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目前已经向全国铺开,很多保险公司也为此开发了相应的产品。
那为什么这等好事没有被大力宣传,反而变成了“小道消息”。这不就说明“买保险能省税”,真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否则早就成网红产品,人人持有了。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
一、能省税的商业保险,长什么样?
首先,买任何保险都能省税吗?那肯定是不行的,要这么做,估计保险公司都赚大发了,特别是那些偏储蓄的保险。
那么这款产品应该长什么样,保监会早就给出了产品标准框架,甚至连示范条款也给写好了,并给了统一命名 - “税收优惠健康险”。从产品分类来讲,这款产品是一款健康险,从形态分类来讲,它采用万能型。所以,目前市场上的税优健康险,基本都是“医疗保险 + 万能个人账户”的组合。
具体一点说,购买税优健康险,我们每年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一部分被用于支付医疗险的风险保费,一部分被存入个人万能账户,在账户里生息增值。目前,万能账户的使用也有明确限制:首先,不退休,不能用;然后,即便退休了能让你用,目前也仅限于购买其他商业保险或者支付各种医疗费用,暂时不支持取现。
这里,我用两张图来展示下。
Page1 - 税优健康险基本组合

Page2 - 医疗险保障功能介绍

可能大家要说,要知道我们买的保险能不能省税,还要去了解这么复杂的产品形态吗?其实不用,看保险合同上的两个地方就行了:
1. 产品名字,税优健康险有标准的命名规则 - 《XXX保险公司XXX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XX款(万能型)条款》,不是这样命名的,就一定不对。
2. 保险合同上的“税收优惠识别码”。这个识别码由保监会统一开发的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按照“一人一单一码”确定后,再下发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打印在你所买保险的保单凭证上,“无码”也一定不能抵税。
搞清楚税优健康险的基本面貌,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款产品在保障功能和省税两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的地方。
二、保障功能自带“网红”属性?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款医疗险,它保证续保、允许带病投保、没有等待期(今天买明天看病就能赔)、零免赔、将报销范围扩展到社保范围之外、还规定单次赔付比例不低于90%,你会不会觉得这将是一款超级网红医疗险呢?
没错,这些都是税优健康险的亮点。除此以外,根据国家“微利经营”的指导方针,这款保险还提供差额返还功能:如果保险公司当年经营这款产品的整体赔付率低于80%的,保险公司就要将实际赔付率与80%的差额,全数返还到所有人的万能账户中,相当于每年保险公司赔出去的钱必须不少于所收入保费的80%。
▲ 赔付率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等于 = (发生在该会计年度内的全部赔款 + 该会计年度的额外费用)÷ (在该会计年度经过有效的保单的全部经过保费),全部赔款包括已决赔款和未决赔款
这么赞的“网红医疗险”,是否有让你立即要去购买的冲动?别急,先听我说说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长期保证续保,但大多数只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可没人管了,但医疗险对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讲比较刚需。
2. 医疗险报销范围虽然扩展到社保目录外,但可能要按照正面清单或负面清单的规则来理赔。正面清单的意思是,在清单内的药品、器材和治疗项目,才可以报销。负面清单正好相反,不在清单里面的,才可以报销。
▲ 也有不带清单限制的产品,但价格 > 负面清单 > 正面清单。癌症靶向药通常都必须带正面清单,清单内的药品才能报销。
3. 因为允许带病投保,而产品定价时并未区分既往症和健康人群,可能会造成对健康人群不公平。保险公司为了平衡这种不公平并控制既往症人群的赔付风险,会将既往症人群的保额限制在健康人群的15%-30%之间。
另外,还有些童鞋问的,这款长期保证续保的税优健康险,医疗险部分是否保证费率?据我了解,很多公司的产品并不是,至少在精算报告里面就没有相应的描述,而且在很多产品的条款中还保留有“保险公司有权根据需要调整产品”的字眼。由于 “不低于80%赔付率”和“允许带病投保”的硬性规定,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的时候预估的赔付率就已经比较高,如果实际理赔情况再有所恶化,定价兜不住,那时候就真有可能找保监会去申请调整费率了。
三、省税效果究竟如何?
购买税优健康险,除了健康保障,很多人还冲着省税来。那么买这款保险,究竟每年能帮我们省多少税呢?
按照目前的规定,购买税优健康险所支出的保费,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收入时放在税前来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简单说就是,无论你花多少钱买这份税优健康险,每年最多给予的税前抵扣额度只有2400元,每月最多200元,直接效果就是每月个税起征点从3500提高到3700元。
那么省税效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这里我给大家算笔账。以广州月入10000元的办公室白领为例,扣掉五险一金后,每月这200元的应税税率大概是10%,也就是能省税约20元,一年到头240元。对有钱买商业保险的中高收入人群来讲,这点省税无关痛痒,而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对保险的消费欲望低也没有多余钱去买,也就谈不上省税不省税了。
除了省税效果有限之外,你是否符合资格买这款保险,也有要求:
1. 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连续性劳务报酬的个人
2. 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
3.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
▲ 其中,取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是指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而取得所得的个人,换句话说,打散工的买不了
简单来讲,要买税优健康险,你要不有稳定工作并且持续在交税,要不就是自己当老板做买卖,当然也要在交税。如果你只是靠炒股或者收租为生,这些收入现在谁又会去主动交税呢,所以也就买不了税优健康险了。
四、几款产品的简单比较
写到这里,其实我想大家对税优健康险的基本情况都能有基本的了解了。截止2017年7月1日,一共有38家保险公司获批经营税优健康险,未来上市销售的的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多,那么又应该怎么选呢?
这里,我以最早获批的四家公司的产品为例,做一次简单对比。这四家公司的产品各有特色,有一定代表性。
▼ 产品比较,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泰康VS太平洋

人保健康VS阳光

▼ 保费比较

总体来讲,人保健康的产品注重健康管理,社保外报销目录不设置清单限制,但保费是最贵的。阳光的产品保证续保的期间最长,有无免赔优待,健康人群能得到的终身保额也最高,但被加上了正负面清单,实用性所有折扣,但价格也远低于人保。泰康和太平洋的产品基本一样,而且都用了限制最多的正面清单,价格比前两家更便宜。但太平洋的清单范围比泰康要广泛一些,管的病也更多,因此保费比泰康略贵20%左右。
从我的角度看,四家公司里面,阳光采用负面清单的A款产品,保障功能相对均衡,最能吸引我。
保乎·小结
从刚推出是的大热,到落地试点后的遇冷,这说明税优健康险本身的问题还有很多。除开繁琐的投保过程(各种社保、纳税、健康证明的开具、柜面投保)和节税流程,这款产品本身在保险公司内部就没有得过多少支持声。虽然不少公司申请了经营资质,但更多是跟风或迫于行业压力。看看保险公司最终出来的产品,你大概会明白了。加上保险公司极少投放推广资源,产品不遇冷才怪。
如果你一定要问:这类产品是否值得买?就目前而言,精算君仅仅看中它保证续保的优势。因为同样是0免赔的高保额医疗险,在百万中端系列中已经有了。如果一定要买,建议可以按照阳光A款的模式去选,续保年龄高一些不止是法定退休年龄、最好能包含无理赔有待条款、选负面清单的或没清单的。
不过,如果你本身就有既往症并且因此被保险公司拒保,如果你还有稳定工作并且有持续交税,这类产品也许是你当下最佳的选择。
今天就先科普到这里,欢迎曾经买过税优健康险的读者们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下你们的体会,给正在观望的人更多参考意见。
保乎笔记(公众号ID:baohunotes)
-- 这份笔记由北美精算师主笔,旨在传播你需要的、你能听懂的保险知识。
您也可以来#值乎专栏,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往期Live《精算师如何建立自己的保险保障体系》!
问答宝 - 全球领先中文问答互动平台
全部 0条评论